2月1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簇錦家園B區,小區非機動車車棚門口貼著一張醒目的告示,稱接消防大隊通知,車棚暫時關閉,請勿進入車棚內警戒線區域。
▲發生火災的車棚
記者注意到,車棚修建在小區公共空地區域,門口設智能門禁系統,刷卡進出,車棚分為停車區和充電區,此次發生火災的區域在充電區,現場已拉起了警戒線,但能清楚看到有十余輛電動車被燒毀,現場部分充電線路也損壞。
“我下午把車停進去充電,沒想到過了一會兒被燒成了光架架。”現場一位車輛受損的居民告訴記者,車棚是無人值守,安裝了智能充電設施,充電、繳費都是自助完成,4小時1元,平時在家中用手機就可以監控設備和電池充電狀況。
火災發生時,由附近居住的市民第一時間發現報警,隨后消防救援人員趕到現場,及時對火情進行處置,所幸無人員傷亡。
物業:
原有人工值守后被取消
將加大巡查避免意外再次發生
火災發生后,不少居民心生疑慮:為了更加安全,升級為無人看管智能車棚,但是真的能把安全隱患消除嗎?“以前車棚是人工值守管理,如果著火或者有異味,值守人員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及時處理,現在升級為智能化,但真的智能嗎?”
▲車棚安裝的智能充電設備
記者看到車棚使用智能充電設施,該設備網上宣傳稱安全性能高,具有充滿自動斷電、過載保護、手機遠程控制、資金自動到賬等功能。現場多處設有監控設備,但無法確定是否安裝有煙霧報警、自動噴淋等設備,詢問現場車棚管理方工作人員,對方拒絕透露相關情況,僅表示相關部門正在調查中。
據小區物業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電動車停放在不安全地點,樓梯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處,占用消防通道,私拉亂接電源線路等一系列充電問題,物業引入第三方公司,并采用無人看管模式,居民通過刷卡進出、充電、付款。原本在車棚內設有人工值守處,但不符合消防規定,被取消了,改成無人值守管理模式。
“具體管理事務由第三方公司負責,不定時會有工作人員去查看和清理。”火災發生后,該負責人表示,目前火災原因還在調查中,下一步將加大巡查力度,避免意外再次發生。
業內人士:
智能充電可降低事故發生幾率
但無法避免車輛本身的安全隱患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各小區車棚中的充電設施,多數為智能充電設施,但也有傳統插板式充電設施。一從事智能充電設施的研發、生產、銷售的業內人士表示,設置智能充電可以進一步規范電動車停車充電的場所,降低事故發生的幾率,但無法避免電動車本身因電池老化、短路等引發的火災。
▲發生火災的車棚
該業內人士稱,在提高安全性上,除了在小區車棚加裝監控、煙霧報警等設施外,還應該配備巡查管理人員。比如,有一些電動車充電線老舊,市民自行修復后繼續使用,有的電池使用了很多年,超期使用等這些都存在安全隱患。配備管理人員加強巡邏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撲救早報警,是避免此類火情、避免更大損失的有效辦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