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達路25弄是80年代的老公房小區,初建時為了滿足居民停放自行車的需求,并出于安全考慮,建造了2個由水泥砌起來的簡易車棚。
但由于年久失修,車棚頂部破裂,遇上下雨天,車棚里滴滴答答像“水簾洞”一般,有的居民也將家中雜物堆放其中,野貓甚至跑進去“安了家”。破舊車棚周邊雜草叢生,這里一度成了小區的衛生死角。
車棚“臟亂差”的情況不僅影響居住環境的整潔,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棚內堆放的破舊家具、紙板雜物大多是易燃物;更有居民私拉電線到車棚內給電動車充電,具有很大的安全風險。
黨建網格匯聚民智
為了改變車棚“臟亂差”的面貌,消除安全隱患,歐二居民區第二黨建責任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網格化黨建平臺,由網格長牽頭召開議事會、懇談會、協調會等,在充分聽取小區居民代表、樓組長的意見想法后,決定對車棚進行改造。
車棚改造公示一貼出,立即得到了小區居民的大力支持。同時,網格員挨家挨戶征詢走訪,召開居民會議,邀請大家出謀劃策,提供了不少金點子。
網格長把居民提出的意見作了匯總,并多次與居委會、施工方、業委會進行商議,最終決定車棚主體用鋼架和PVC防曬材料搭建,采用敞開式結構,將電動車和自行車進行區分。
在電動車區域,設有固定在墻壁上的專用充電樁,居民可以自助投幣充電,既方便又安全。在車棚頂端還安裝了感應燈,照亮晚歸居民的回家路。
新車棚安全整潔
車棚完工后,住在2號樓的65歲的黃阿姨看著自家樓下煥然一新的車棚,由衷地感慨道:“以前我基本不開窗,就怕蒼蠅蚊子飛進來,現在每天打開窗,看看樓下的環境敞亮又干凈,心情也舒適了。”
居民王阿姨也興奮地說:“以前居民每天提著電動車電瓶上下樓很麻煩,不少住戶將電線從樓上拉下來給電瓶車充電,造成小區空中‘飛線交錯’。現在有了充電樁,能避免樓道內充電、電線老化帶來的觸電、火災等安全隱患,讓小區變得更安全、更整潔了?!?/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