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院落微更新事關居民幸福感,而微更新所用的經費從何而來呢?一般來說,要么是政府出資,要么是居民自籌,而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給出了第3種答案:社區慈善基金+居民自愿籌措經費,通過“真金白銀”的補貼措施鼓勵居民改善居住環境。據悉,更新1個雨篷會補貼120元,這一舉措發揮了“1+1>2”的效果,有效激發了社區老舊院落煥發新活力。
更換雨篷有補貼
“噼里啪啦”成為歷史
安公社區內的大部分小區是老舊院落,新疆石油花園小區就是其中之一。該小區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紀90年代,房子老舊的同時雨篷也逐漸老化,下雨時“噼里啪啦”的噪音和不時掉落的雨篷碎塊讓居民心生煩惱。然而,雨篷換新要花一筆不小的費用,如果讓居民自己掏錢全部換新,大多數居民舍不得、不愿意。
雨篷更換前后
安公社區了解到居民的苦惱并核算“家底”后,決定采用社區慈善基金補貼雨篷換新的方式,鼓勵居民換上新雨篷,只要社區的居民換上新雨篷就可到社區領取每個雨篷120元的慈善基金補助,這一措施極大激發了居民們的積極性。目前,安公社區居民雨篷換新數量達到921個,社區用11萬元的社區慈善基金撬動了61萬元的居民自籌資金來更換雨篷。
72歲的吳寧一老人是新疆石油花園小區第一批更換雨篷的居民,他告訴記者:“我們家一共更換了7個雨篷,本來總共需要近2700元的費用,但因為社區補貼了840元,我們家就只出了1000多元,真是受益匪淺啊!”從吳大爺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他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家住同一小區的湯云樹老人回憶說:以前下大雨時,舊雨篷不僅噪音大影響睡眠,而且雨篷早已破破爛爛,雨水穿過一個個窟窿飄到房間里。而且,舊雨篷脫落砸到車輛的事情時有發生,存在安全隱患。現在,他們家更換了3個雨篷,新雨篷是塑鋁材質,比以前美觀還防噪音,下大雨也不會影響休息了,社區用慈善基金幫助居民更新老舊雨篷的做法“很實惠,這事辦得漂亮。”
業委會+黨支部
“兩條腿”走路治理小區
小區雨篷更新提升了居民的居住舒適度。此外,小區還引入居民養老驛站,針對性地為小區老人進行健康管理,讓小區老人“舒心長壽”;在小區大部分樓棟內加裝電梯,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共建“共享花田”,責任到人維護小區綠化;車位定點讓居民回家就能停到車,減少小區鄰里矛盾;建設流動共享書屋,讓小區充滿書香……只要是居民的訴求,社區都會想方設法滿足,精細化的小區治理換來的是居民們一張張滿意的笑臉,以及主動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
據安公社區黨委副書記譚蘭蘭介紹:“我們社區每個兩委干部都有全面負責的小區。我曾經就負責新疆石油花園一二期,這個小區治理采用社區指導、小區業委會加黨支部‘兩條腿’走路的治理方式,不僅改善了小區環境,還讓鄰里和睦起來,同時增加小區公共收益。有了這筆公共收益,小區每年會向每戶居民發放150元,剩下的會用于小區門頭改造、環境美化、花池修補等居民關心的公共設施。
黨支部如何在小區治理中貢獻力量呢?新疆石油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葉紹林表示:我們小區建立的聯合黨支部有65名黨員,在社區黨委的指導下,我們與業委會形成合力,參與議事會,商討小區各項事務,以‘五員’標準要求每一個黨員,做小區宣傳黨情社情的宣傳員、民情調查員、文明交通監督員、危險事故報告員和突發事故戰斗員,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與業委會統一思想認識,把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不讓業委會“單腳跳”,而是和我們一起“兩條腿”走路。
今年,成都市開始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提到要讓人人住在舒服社區、“老成都”煥發新活力、營建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等,對于安公社區的工作而言,在許多方面與“十大工程”的相關要求不謀而合,社區居民向往的幸福美好生活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