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彩鋼瓦頂棚,整齊劃一的停車位,每兩個車位間還配有一個智能充電口,這幾天,一個嶄新的電動自行車車棚亮相秦皇島市海港區迎秋西里社區,車棚的修建和使用者————迎秋西里小區23棟的居民們特別開心,“這回可不怕丟車了!”
9月24日上午,筆者在迎秋西里小區23棟西側見到了這個新建的車棚。車棚嶄新又氣派,約有30米長,藍色的彩鋼瓦頂棚,由多根金屬結構的柱子支撐著,每個停車位整齊寬敞,車位前貼有數字標號,每兩個停車位間還帶有一個充電口。
23棟的樓棟長孫洪麗告訴記者,車棚是迎秋西里23棟的30位居民自籌資金修建的,9月23日剛剛投入使用。
孫洪麗說,多年來,23棟的居民們一直都為電動自行車的存放問題苦惱。23棟下房配備少,有多一半的居民家沒有下房,大伙兒家中的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沒地方放,就往樓下一扔或停在樓道里。
小區不是封閉管理,居民樓間的小路可以直接通到小區外面,外面的人也可以隨意進出小區,“啥人都能進來,我們這里經常丟電動自行車,有的家丟了兩三輛車了。”兩三千塊錢買的電動自行車說丟就丟了,大伙兒都特別心疼,打心里期盼著能有個安全存車的地方。
孫洪麗發現,如今市內的一些新小區都配備有車棚,有的車棚還帶電動自行車的充電口,既安全又方便,這讓她很羨慕,“要是我們也有個這樣的車棚就好了。”
兩三個月前,她有了建車棚的想法,和居民們一說,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可是光有想法不行,具體操作大伙兒是一頭霧水,孫洪麗便在迎秋西里社區五級微信群里反映情況。
這個建立于幾個月前的社區微信群,是轄區居民交流溝通的平臺,居民們有了大事小情也都通過五級微信群反映給社區居委會。這段時間,借助于這個微信群,迎秋西里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先后聯系交警和園林等相關部門,為居民解決了停車難和大樹擋光的問題。
“建車棚是好事,我們肯定盡力幫忙。”從五級微信群中得知居民有建車棚的想法,社區居委會主任劉麗香特別支持。
劉麗香幫忙張羅,還咨詢了律師和一些相關部門,給了居民們不少建議。 經過商議,居民們決定自籌資金修建車棚,大家在微信群里接力報名,很快有30戶居民加入籌集資金的行列,每戶出資700元錢,用于修建車棚、安裝門禁卡和監控等設備。
劉麗香還幫助居民們聯系了一家為電動自行車提供智能充電的企業,免費幫居民安裝了智能充電口。經過一個禮拜的施工,9月23日,新車棚投入使用。
新車棚的修建不光解決了居民停放電動自行車難的問題,還讓小區的環境變得更加整潔,“以前電動自行車橫七豎八地停到樓道里,樓道又亂又窄,現在整潔多了。”居民曲成波說。
在進入車棚前,居民要先通過帶有門禁的門,刷卡才能進入,車棚周圍還安裝了監控設備,大家對車棚的安全問題也更加放心了。
23棟一單元的陳先生刷完卡推著電動自行車走進車棚,把車鎖好后放心地往家走。“以前怕丟,我家的電動自行車都不敢往外停,從三樓搬上搬下,特別費勁。這回好了,可以直接停到車棚里,省勁又省心。” 陳先生對這個新車棚特別滿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