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上樓,萬一著火怎么辦?”這是吳洪醒常說的一句話。吳洪醒家住蒙城縣一個還原小區,建設時沒有規劃非機動車停車位和充電樁,“要想解決這個安全隱患,必須建設停車棚,從根本入手。”
4口人3輛電動車
但在吳洪醒看來,美中不足的是小區沒有非機動車停車位和充電樁,“我家4口人,有3輛電動車。”電動車已經成了吳洪醒的家庭標配,即使經常開車出門的他也會偶爾騎電動車外出,“騎電動車方便,出行成本低,停車方便。”
為了給電動車充電,吳洪醒只能讓車子坐電梯上樓,這在他看來,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他對記者說,首先會增加電梯負擔,影響使用壽命。其次是難免磕磕碰碰,破壞公共財物。最嚴重的是,可能會引發火災,危及整棟樓的安全。
雨棚安裝業主受益
不需要給電動車充電時,吳洪醒家的電動車一般就停放在樓下。夏季多雨,每到夏季,吳洪醒常擔心電動車被淋。沒想到,今年社區為小區安裝了雨棚。望月社區黨委書記胡向莉對記者說,這次社區共為望月還原小區A區安裝了12處停車棚,每個停車棚長6米。
胡向莉說,車棚在選址時“按需分配”,避免搞平均,讓有限的停車棚發揮最大的效用,方便業主。1號樓、2號樓、3號樓、6號樓和9號樓多是還原居民,因此非機動車多,安裝車棚時優先選址在這些地方。施工時,停車棚要避免影響消防車輛通行,如果有合適的地點,可以將幾個停車棚連在一起安裝。
“車棚已經安裝好了,下雨天終于車不怕淋雨了。”8月2日下午,家在6號樓的吳洪醒高興地說,社區還將對車棚增加充電功能,到時就更方便了。不僅如此,記者了解到,望月社區還將為小區建設更多的車棚,讓更多的業主受益。
收費低廉頗受歡迎
記者在望月還原小區A區采訪時了解到,小區之前已經安裝了不少停車棚,停放的非機動車已經到了“車滿為患”的地步。吳洪醒對記者說,停車棚之所以如此受歡迎,與充電收費低有不小的關系,一塊錢可以充8個小時,而一般小區只有4個小時。
目前,望月還原小區A區正在創建“無飛線”小區,遏制飛線現象,共設立充電樁23處、充電插口230個。對車輛亂停亂放行為,及時規勸,合理布局劃線,做到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統一。小區非機動車停車秩序井然有序。
吳洪醒自豪地說,雖然望月A區是一個還原小區,但他們小區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優秀小區,也是城關街道唯一一個市級優秀小區,“這么好的位置,這么好的環境,這么好的設施,還有啥不滿意的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