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108座遮陽擋雨棚全部亮相市區32個道路交匯口,豎立在非機動車道上的白色遮陽棚,與道路兩旁郁郁蔥蔥的樹木交相呼應,成為道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給在烈日下出行的人們等候紅綠燈時營造了一片清涼空間。
“有一次出來突然下大雨,沒帶防雨具,好在有了這個遮陽擋雨棚躲避了一下,免受了雨淋之苦?!?月28日,在世紀大道和人民路路口遮陽擋雨棚下耐心地等待綠燈通行的市民蔣麗花如是說。
市民陳鳳珍是一名交通志愿者,同樣感觸頗深,“像我們成天在道路口維護交通秩序,以前沒有遮陽擋雨棚時,只能日曬雨淋的,現在大棚弄起來又好躲雨,又好躲太陽,挺方便我們工作的,而且遮陽擋雨棚投入使用后,遵守交通規則的市民變多了,非機動車闖紅燈現象也明顯減少,多好呀?!?/p>
為精細化管理城市,去年,市城管局在市區部分非機動車道口新建了22座遮陽擋雨棚,為市民在等待紅燈時提供了短暫性遮陽避雨的空間,深受大眾歡迎。
為了讓這項便民設施惠及更多市民,非機動車道遮陽擋雨棚被列入今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在市區再新建108座遮陽擋雨棚,主要分布在市區解放路、鹽馬路、人民路、開放大道、世紀大道、建軍路、毓龍路、黃海路等32個車流、人流密集的非機動車道口,為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出行提供便利,在高溫和雨雪天氣時少些雨淋日曬,也可以減少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
遮陽擋雨棚的牢固性、安全性,是大家首要關心的。尤其是臺風天,大風刮起來,遮陽擋雨棚能經受得住考驗嗎?為做實做好這項惠民出行項目,市城管局秉持安全、文明、實用、便民、美觀的建設理念,聘請專業的設計公司進行設計,整體立柱式鋼架框架、無障礙斜拉懸掛式結構,不占用非機動車道路面,對騎車的人來說更方便、安全;落實專業的地下勘探公司進行地質勘察,選擇具備建設條件的路口,確保遮陽擋雨棚基礎牢固,可以抵抗強臺風、地震、雪災等。
在項目建設中,市城管局抽調精干力量,克服點多、面廣、工期短等問題,精心組織實施,戰高溫,避高峰,夜作業,多措并舉,有效推進工程建設。及時協調交警、市政、園林、供水、供電、燃氣、通信等相關單位到施工現場跟蹤指導,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確保不影響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高質高效地讓一座座遮陽擋雨棚如期在市區落地生根。
每座遮陽擋雨棚還是公益宣傳陣地,設有公益廣告燈箱,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內容包括“中國好人”先進事跡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成為城市文明的標志性設施,讓老百姓在等待紅燈的同時也能夠進行一次文明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