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區青年路小區有一個將近20年的車棚,被隔成一間間“小倉庫”,成了十幾戶居民的私人空間,只留下一條窄窄的過道。
這些居民在舊車棚里除了停放車輛,還私拉亂接電線,堆放各種廢棄物。消防安全隱患不說,還損害了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成了社區和居民們的一個“心病”。
在青年路社區的不懈努力之下,這個“心病”終于得以去除。前天,新車棚主體工程完工并通過了驗收。
這個舊車棚的環境到底有多差?
“很糟糕!”說起舊車棚的環境衛生,湖濱街道準物業主任謝永堅直搖頭,“很多老人喜歡囤積物品,舊衣服、舊報紙、飲水機、油壺、油桶、煤氣瓶等,什么都有,甚至還有野貓在里面安家。我去現場察看的時候,還有居民直接從樓上往下扔垃圾的,都快成垃圾場了。”
舊車棚被一道圍墻隔成了兩邊,一邊用紅色鐵皮包圍,另一邊則是鋼管焊接而成的。謝永堅說:“車棚前面基本是商鋪,很多人自己私裝水管,店里的污水直接排到車棚附近的地上。本來污水管網堵塞就嚴重,雨天直接‘水漫金山’,污水從井蓋下漫上來,地面上積滿了污水,很難下腳。也有很多居民來反映過,天氣一熱,就彌漫著一股惡臭,還很招蒼蠅和蚊子,不堪其擾。”
從去年年初開始,青年路社區陸續收到居民反映舊車棚的相關問題,大家對于消除隱患、改善環境的愿望十分迫切。去年7月,社區著手摸排調查,并入戶走訪聽取居民對舊車棚整治的意見和建議。
據了解,使用舊車棚的主要是開元路31號、33號和35號單元樓的居民,社區走訪完這3棟共53戶居民后,發現大部分居民都有整治意向,但仍有5戶居民在走訪表上簽下了“不同意”。謝永堅分析認為,究其原因,這些居民還是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有些人說,東西都放了很長時間了,不想搬;也有些人說,改造以后車棚就變成公有的了,所以不愿意。
了解了這些情況后,社區將這幾戶居民召集起來,還邀請施工單位、議事員、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到場,讓居民們說出自己的反對意見,再共同進行商討。同時,謝永堅還上門一一走訪,進行勸說:“我主要是從消防安全隱患的角度切入,告訴居民們舊車棚整治以后,環境會好很多。”
經過各方努力,社區全體居民終于就整治舊車棚達成了一致意見。至于所需的十幾萬元費用,青年路社區書記蔣劍俊表示:“因為列入了街道民生實事項目,所以不需要居民掏一分錢。”但在實際改造過程中,居民還是產生了一些不同意見。“一樓的居民擔心遮擋采光,二樓的居民擔心盜竊風險。”蔣劍俊說,“后來,我們也把這些因素考慮了進去,把棚頂高度降低了30厘米,寬度也進行了縮減。”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青年路小區,看到車棚的出入口拓寬了,并安裝上了鐵門。蔣劍俊告訴記者,接下來,車棚內將安裝充電樁,初步考慮裝15~20個,預計月底前完成,并向開元路31號、33號和35號單元的居民開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