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遭遇首次高溫警報,行路遇到紅燈,少則需要30秒,多則需要一分鐘。雖然時間不長,但是要頭頂烈日、全身暴曬在太陽下等過馬路。日前,有位市民給市長寫信,想免費在南京的非機動車道前安裝“遮陽棚”。昨天,記者在中山南路與淮海路交叉口、洪武路與淮海路交叉口,看到了先裝好了的兩個試點。
市民寫信想為自行車道裝遮陽棚
“一是為行人解決等紅綠燈時的夏日太陽毒曬,同時也能起到遮雨的作用,二是可以大力宣傳交通法制法規及城市文明的口號。”記者聯系到了寫信者何光響。
何光響告訴記者,他在南京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工作。目前杭州、無錫、寧波等不少城市都安裝了遮陽棚,給市民提供了不少清涼。因此他才想到給南京“市長信箱”寫信,目前相關部門也已經聯系上他,讓他先在交警崗位試點一下,于是前天他就安排人手,在新街口地區選擇了兩個點,為交警“帶來一片陰涼”,同時也看看南京市民對這種遮陽設備有何反應。
準備自費掏200萬覆蓋50個路口
據何光響的測算,第一批遮陽棚初步安裝在市區50個主要路口,每個造價在1萬元左右,每個路口按照4個設計,總造價200萬元左右。那么這筆錢是不是由政府財政來埋單呢?何光響表示,他們愿意通過“公益廣告與商業廣告相結合”的經驗由自己所在的公司全額出資,并負責日常清潔、維修維護,并且自負盈虧,維持投入的營運成本。
如何保證遮陽棚的安全呢?何光響表示,他所構想安裝的遮陽棚均是輕鋼結構,六個立柱均固定在地上,能夠抗風8級,防止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遮陽棚遮擋機動車駕駛員的視線,在設置遮陽棚時也作了充分考慮,安裝的遮陽棚都在距非機動車道停車線2米左右,高度在3.5米左右,不會影響視線。
此外,考慮到行人的騎車視線,路口涼篷的最低檐口高度定在3.3米,而支撐點是落在快車道護欄和慢車道與人行道的交會處,這樣可以不占用非機動車道,減少非機動車撞擊帶來的安全隱患。
■記者探訪:
女交警先用上“遮陽傘”
市民也來傘下乘乘涼
“看,交警那邊有個新的遮陽棚哎!”昨天,在中山南路與淮海路交叉口、洪武路與淮海路交叉口,不少市民看到了先裝好了的兩個遮陽棚。據何光響表示,這就是他先期進行試點安裝的兩個遮陽棚,如果下一步試點,就將在人行道上安裝遮陽棚。
![]() |
|